丁肇中在逛磁器口老街 本組圖片記者 鄒飛 攝磁器口小學學生向丁肇中獻上繪畫作品丁肇中在磁器口當鋪老街打糍粑
  商整合負債報記者 劉曉娜
  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回到重慶了,藉此永慶房屋機會故地重游,也是丁肇中此次重慶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對於這個承載著他8年兒童時光的城市,78歲的科學家能夠回想起多少故事?昨日,丁肇中來到曾經居住吳哥窟、學習多年的磁器口,一踏上石板路,童年印象也依稀浮現在眼前。在他居住過的二十八中、學習過的磁器口小學,科學家也一路留下自己的印跡。
  找尋記憶
  二十化療飲食八中 住過的三宿舍已不在
  昨日上午,丁肇中的“回訪車”首先駛入位於磁器口的重慶市二十八中。這裡是抗戰時期的四川省立教育學院舊址,丁肇中的母親王雋英當年正是在這裡任教。丁肇中一家人也曾在這裡居住了大約6年時間。
  “變化太大了,認不出來。”丁肇中下車後,完全找不到自己童年生活的痕跡:70多年前住過的平房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是5棟家屬樓。沙坪壩街道黨政辦主任何澤軍正是這片家屬樓的居民,他告訴丁肇中:“前幾年有一個姓宋的女士回到學校,說曾是你的鄰居,當時你們住的地方叫三宿舍,住了10家人,你住1號,她住10號。”“對對對,是叫三宿舍。”丁肇中馬上想了起來。
  在二十八中內的“丁肇中教室”里,78歲的丁肇中像小孩子一樣坐在“幼年丁肇中”銅像前合影,還對大家坦白:“其實我小時候真的對學習不怎麼感興趣。”隨後,他在黑板上用粉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拿著粉筆,他又幽默地講起故事:“我父親過去上課,就一手拿粉筆,一手拿煙。有時候拿反了,就把煙頭拿來寫字,粉筆含在嘴裡。”大家都被他逗樂了。
  磁器口 曾逃課去看變戲法
  從二十八中出來後,丁肇中來到了磁器口老街。一走上石板路,兒時的記憶漸漸清晰起來。“對對對,就是這種路!”丁肇中興奮得不停地重覆這句話。
  “這是您小時候上學的路,還記得嗎?”順著何澤軍的指引,丁肇中看見了自己曾經上過學的地方——寶善宮。這裡就是他曾經就讀過的四川教育學院附屬嘉陵實驗小學,後來該小學與磁器口小學合併,磁器口管委會在這裡設立了“丁肇中陳列館”。
  “丁教授,你覺得這裡有什麼變化嗎?”走進寶善宮,何澤軍試圖帶著他回憶。
  “好像當年沒這個戲臺。”丁肇中說。
  “對,這個戲臺是後來修的。你曾經上課的教室就是第二層臺階上那間。”何澤軍提醒他。丁肇中點點頭,“有印象。”他告訴大家,自己小時候很調皮,“經常逃課去看變戲法”。
  從寶善宮出來以後,丁肇中一路走到了麻花一條街。何澤軍指著一間“夏麻花”鋪子對丁肇中說:“你們小時候最出名的麻花應該就是夏麻花。”“對,夏麻花我吃過。我記得小時候有這間屋子。”丁肇中說。
  中午在一家可看民俗節目的餐館里,大家請丁肇中也表演一個節目。他用重慶話背誦了一首兒時在磁器口學過的童謠:“金銀花開十二朵……”由於時間過得太久,這首童謠丁肇中也只能背誦一小部分。
  重慶大學 “饒家院”只剩門柱
  昨日下午,丁肇中來到重慶大學。當年他父親丁觀海在重慶大學任教,一家人初到重慶時,也在這裡住過一段時間。在民主湖邊一下車,重慶大學校長周緒紅就將一幅老照片送到他面前,這是當年丁肇中一家五口在民主湖前的合影。
  “我現在站的就是照片上的位置?”丁肇中一眼就認出了對面古色古香的教學樓,“我小時候見過這棟樓,不過當時旁邊還沒有高樓,所以比記憶中的看起來要小一點。”
  而他幼時住過的“饒家院”現在只剩下“兩根門柱、一個門匾”,掩藏在主教學樓前面的草坪中。周緒紅告訴丁肇中,今後或許會在新校區復建“饒家院”,當年拆除的木料還保存著。
  記住重慶
  挑一次扁擔 舂一回糍粑
  昨日上午,磁器口老街因丁肇中的回歸而熱鬧非凡,人們對這位身材高大的科學家充滿了好奇。
  丁肇中對這些重慶人也充滿好奇,特別是看到街邊拿著棒棒的力哥時,主動要求跟力哥合影,“我記得小時候這裡挑扁擔的很多。”
  說完,他借過力哥的扁擔挑在肩膀上,“是這樣挑的嗎?”教授挑著扁擔的詼諧樣子,再加上一口重慶話,把幾位力哥都逗樂了。
  丁肇中轉身告別後,幾位力哥只覺得剛纔這位被簇擁著的老人很親切,但並不知道他是誰,“他是哪個?來頭不小哦。”旁人這才告訴他們這是一名科學家。
  街邊舂糍粑的“大力士”同樣讓丁肇中覺得有意思,“我可以試試嗎?”說完他真的從“大力士”手裡接過大鎚,黏黏的糍粑讓他感到很費力,“哇,這麼重啊!”
  老街上的一切讓丁肇中覺得熟悉又新鮮,每到一處他都要從助理手上拿過相機,自己親手拍照:寶輪寺、老房子、民間藝人……都進入了他的相機。
  兩所學校以“丁肇中”命名
  在寶善宮,磁器口小學“丁肇中班”的20多名小學生代表專門來給丁爺爺送禮物。
  “丁爺爺,這是我們20多個同學畫的科幻畫——太空探測器,送給您做紀念。”小學生王清雯說。
  丁肇中認真地欣賞畫,發現背後還有孩子們的簽名後說,“謝謝大家!”
  昨日,為了紀念丁肇中的卓越成就,與丁肇中有著密切聯繫的二十八中、磁器口小學也正式命名為“丁肇中實驗中學校”和“丁肇中小學校”,丁肇中分別為這兩所學校簽下自己名字。
  重大贈送其父丁觀海畫冊
  在重慶大學,丁肇中也收穫了一份特別禮物——重慶大學將其父親丁觀海的檔案整理而成的畫冊。據介紹,丁觀海於1938年至1946年期間在該校土木工程系任教。在重慶大學校史博物館參觀時,丁肇中找到了父親的名字。
  這本畫冊里,收錄了丁觀海當年的聘書、給學生打成績的證明以及丁家的檔案登記表。“您父親當時是我們學校的國聘教授,所以聘書都是教育部出的。”重慶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向丁肇中介紹。
  花絮
  見到母校老教師
  丁肇中熱烈擁抱
  商報記者 劉曉娜
  88歲的吳澤碧老人是原嘉陵小學健在的老師,昨日她特地來到寶善宮看丁肇中。
  得知吳老是曾經的老師,丁肇中一把抱住了她,親切地問候道:“老師,你好!”
  吳澤碧說,自己當年並沒給丁肇中上過課,但是知道他,“因為他數學成績好,老師提問基本都難不到他。並且很有禮貌,看得出來家庭教育好。”
  畢業於省立教育學院的範仲琳,1938年起開始擔任嘉陵小學校長。一直以來,他都十分惦記著丁肇中這名學生。昨日,範仲琳的幺兒子、67歲的重慶七中退休教師範榮謙也專程趕到寶善宮,替已故的父親看看丁肇中。
  “以前經常聽父親講起他。”範榮謙告訴記者,父親雖然沒親自教過丁肇中,但他說這個孩子很特別,所以印象很深,尤其是數學非常好。
  2011年7月21日,102歲高齡的範仲琳過世。“父親生前一直盼著他回來,再看看他。”他說,這次自己算是了卻了父親的一個遺願。
  記者手記
  幽默而又嚴謹的科學家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丁肇中只是一名科學家,他做的關於探索宇宙的研究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猶如“天書”。不過,昨日重游重慶的過程中,當丁肇中說著幾十年沒說過的重慶話,親切得就如同一個久未謀面的老爺爺。
  他很幽默,如同老頑童。在參觀磁器口的文化名人牆時,他發現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後面(因為最年輕),調侃地說:“我小時候成績不好,所以按排行榜來說,也應該排在最後。”
  他也很嚴謹。在參觀磁器口的“丁肇中陳列館”時,他發現自己1歲時與祖母的合影,被寫成“與外祖母的合影”。他特別糾正,並建議陳列館改過來。對於正確的資料,他也一一肯定。
  在參觀二十八中的“抗戰教育博物館”時,看到展出的“沙坪壩中心國民學校公民訓練細目”中有這樣一段話:“別人和我爭論,我心平氣和地回答,在我和別人之間肯犧牲自己的成見。”丁肇中說:“每次我做實驗時,別人都反對我,但是我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後取得了成功。所以,做科研要學會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過要學會原諒別人。”  (原標題:挑扁擔舂糍粑 丁肇中重游沙坪壩好似老頑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12dglb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